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EN

2025年8月22-24日

媒体中心

关注我们

扫描二维码关注

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下,冷链物流如何托起消费新场景?

2025-03-21



2025 年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,为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。在这一政策背景下,冷链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正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,成为托起消费新场景的重要力量。今天,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,在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的推动下,冷链物流是如何为消费新场景的构建添砖加瓦的。


一、政策东风助力冷链物流拓展新空间


《方案》在 “消费环境改善提升行动” 中明确提出 “完善城乡消费设施”,加强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村终端物流配送设施建设。这一政策部署,为冷链物流网络向县域和农村市场延伸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。


当前,我国农产品流通损耗率高得惊人,达到 20%-30%,而冷链物流的渗透率仅为 20% 左右,与发达国家普遍超过 90% 的渗透率相比,差距明显。随着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和 “千集万店” 改造的稳步推进,补齐冷链物流短板迫在眉睫。


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,冷链物流迎来了诸多发展机遇。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,冷链仓储、分拣中心等设施有望获得更多资金倾斜,实现基础设施的扩容升级。通过 “农产品上行” 与 “工业品下行” 的双向通道,冷链物流不仅能助力农产品品牌化,像 “三品一标” 行动的推进,还能满足农村居民对生鲜食品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。同时,《方案》提出健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标准体系,加速冷链物流温控标准、追溯体系等规范化建设,让冷链物流发展更加有章可循。


受政策驱动,县域冷链网络未来将向 “分布式仓储 + 即时配送” 模式转型。依托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,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溯、高效流通将成为现实。京东物流已在全国建立超 1000 个产地冷链仓,覆盖 95% 的产地直发场景;顺丰通过 “共配中心 + 前置仓” 模式,将生鲜配送时效缩短至 24 小时以内,这些成功案例都是很好的证明。


二、消费升级促使冷链服务创新升级


《方案》在 “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” 和 “新型消费加快发展” 行动中,分别强调了促进生活服务消费、支持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,以及开展 “人工智能 +” 行动等内容,这些都与冷链物流的智能化、场景化发展高度契合,为冷链物流服务创新带来了机遇。


社区团购、生鲜电商的爆发式增长,让 “最后一公里” 冷链配送需求激增。美团买菜、叮咚买菜等平台凭借 “前置仓 + 骑手配送” 模式,将生鲜配送时效压缩至 30 分钟,高密度的冷链仓配网络功不可没。在这些平台上,消费者可以随时下单购买新鲜的蔬菜水果、肉类海鲜等生鲜产品,快速送达的背后,是冷链物流的高效运作。


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正深刻重塑冷链物流。京东物流的 “智能温控箱” 可实时监控温湿度,确保货物始终处于最佳储存环境。随着《方案》中 “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升级” 的提出,冷链设备的节能改造,如光伏冷库、氢能冷藏车等,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。这些绿色化的冷链设备,不仅能降低运营成本,还符合环保要求,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


《方案》明确提出 “发展入境消费”,支持开设免税店、推广离境退税。跨境生鲜电商的兴起,对冷链物流企业构建全球化温控供应链、对接国际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。一些冷链物流企业积极布局跨境冷链业务,加强与国际物流企业的合作,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,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来自全球的优质生鲜产品。


三、应对挑战,探寻冷链物流发展新路径


尽管在政策的支持下,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广阔,但行业仍面临不少挑战。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,中西部冷链设施覆盖率不足东部的 1/3,这使得中西部地区的消费者在享受冷链服务时受到限制。运营成本居高不下,电费、燃料费占总成本的 50% 以上,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。专业人才短缺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,复合型冷链管理人才缺口超 20 万人,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持,行业的创新发展和高效运营都会受到影响。


针对这些问题,《方案》提出的 “优化营商环境”“强化信贷支持” 等举措,为行业破局指明了方向。利用 “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” 和 “REITs 试点”,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冷链基建,设立专项补贴支持企业研发低碳制冷技术,缓解企业资金压力,推动技术创新。结合《方案》中 “强化教育支撑” 的要求,行业可推动高校增设冷链物流专业,联合企业开展定向培训,加快培养专业人才;同时,加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冷链温控、包装等标准,促进冷链物流标准化发展。借鉴 “京津冀冷链物流协同发展示范区” 的经验,推动跨省冷链网络互联互通,实现资源共享,避免重复建设,提高冷链物流的整体运营效率。


四、未来展望:冷链物流与消费提振携手共进


从政策导向来看,未来冷链物流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。一是网络下沉与普惠化。冷链服务将进一步向县域、农村延伸,助力乡村振兴,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优质冷链服务,促进消费公平。二是技术驱动与低碳转型。AI、区块链、新能源技术将深度应用于冷链物流领域,推动行业降本增效,实现绿色发展。三是全球化与一体化。跨境冷链网络将加速布局,更好地服务于 “双循环” 新发展格局,满足消费者对全球优质生鲜产品的需求。


随着政策的落地实施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,冷链物流将从传统的 “成本中心” 逐步转变为 “价值中心”,成为消费提振行动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引擎。在这个过程中,企业需要紧跟政策步伐,积极拥抱技术创新,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,才能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抢占先机。


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,冷链物流也凭借自身的发展,托起了众多消费新场景。未来,我们有理由相信,冷链物流将在消费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,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、丰富、优质的消费体验,推动我国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发展。让我们共同期待冷链物流与消费市场携手共进,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!




>>>免责声明 
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,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来源于第三方或网络信息,转载目的在于分享和传递行业信息,仅供用户浏览,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、即时性和有效性。若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纠纷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删除,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


素材来源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