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中心
中国智造再立里程碑!海尔RAP-AT1航空温控箱领航全球冷链运输
2025-03-11
01 引言:航空冷链的“中国方案”
2025年2月28日,海尔生物医疗旗下青岛鸿鹄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RAP-AT1型主动航空温控集装箱,正式通过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的适航审查,获颁技术标准规定项目批准书(CTSOA)。在精驿行研究团队看来,这是继2021年首款国产主动式温控集装箱问世后,海尔在航空冷链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,标志着中国高端温控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已跻身全球前列。
02 行业痛点:冷链运输的“断链”难题
航空冷链物流是生物医药、高端生鲜、疫苗等温敏物资运输的“生命线”,其高时效、跨地域、严监管的特点对温控装备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。然而,过去30年,全球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市场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,国内企业不仅面临技术壁垒,还需应对供应链、标准体系等多重挑战。
数据显示,2023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3.5亿吨,但航空温控运输的关键环节——如地面仓储、装卸机等仍存在“断链”风险。如何实现温度精准控制与全流程无缝衔接,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。
03 技术突破:从“卡脖子”到“领跑者”
海尔RAP-AT1型主动温控箱的诞生,彻底改写了国产航空冷链装备的被动局面:
1.精准控温:该集装箱可实现箱内温度+3℃至+30℃宽域精准控温,产品温度稳定性和均匀性满足国际领先标准,并能对控温部件进行实时检测,温度可控且支持多温区独立调控,满足疫苗、血液制品、生物样本等温敏物资的航空运输需求。
2.续航升级:优化制冷系统与保温材料,续航时间较行业同类产品提升近50%,功耗降低20%。
3.绿色节能:通过自研紧急释压技术和温控逻辑算法,降低30%-50%的用箱成本。
值得一提的是,该产品从研发到通过适航认证仅耗时一年,创下“当年受理、当年拿证”的审定纪录,展现了“中国速度”与“中国质量”的双重突破。
04 生态协同: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全球织网”
航空冷链物流的复杂性远超单一设备制造,需打通航空公司、机场、货代、海关等全链条。为此,海尔生物医疗构建了“三网一平台”生态体系:
1.航线网:与南方航空、空桥货运等合作开通国际航线,覆盖北美、欧洲等核心区域。
2.运维网:在全球布局60余个服务站点,实现24小时快速响应。
3.标准网:参与制定《公共航空温控货物运输保障操作规范》,填补国内行业标准空白。
这一生态模式不仅打破了过去“各自为战”的行业格局,更推动中国从“设备输出”向“标准输出”跨越。
05 行业影响:国产替代的“破冰者”
海尔的突破对行业意义深远:
打破垄断:终结欧美企业对主动式温控集装箱的长期技术封锁,为生物医药、高端生鲜“出海”提供自主可控的装备保障。
降本增效:国产化使设备采购成本降低30%-50%,助力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。
产业升级: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,加速航空冷链物流向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。
正如民航山东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孙乐寅所言:“海尔的产品不仅满足高等级安全需求,更为中国航空物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。”
06 未来展望: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全球标杆”
随着RAP-AT1的投用,海尔生物医疗已规划年产600台的生产线,并计划进一步拓展温湿度双控、压力调节等前沿技术。与此同时,行业标准的完善与国际化合作将成为下一阶段重点。
未来,中国航空冷链物流有望在“技术+生态”双轮驱动下,成为全球温敏物资运输的“黄金通道”,为生物医药、高端生鲜等产业打开更广阔的全球化市场。
>>>免责声明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本文提供的资料部分来源网络,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来源于第三方或网络信息,转载目的在于分享和传递行业信息,仅供用户浏览,但我们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、即时性和有效性。若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纠纷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删除,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
素材来源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